“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系列讲座
【第一讲】卓南生教授:“岸田上台后中日关系的展望”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将于本月掀开序幕,来自新加坡著名学者卓南生教授将带来精彩的第一讲,带领我们了解岸田上台后中日关系的展望 |
主讲人 |
卓南生教授(新加坡著名学者) 卓南生教授是知名的新闻史学者,著名的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研究专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新闻系,后获立教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京都龙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导。目前任职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也是新纪元大学学院荣誉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
主持人 |
郑诗傧助理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第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获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马大中文系联合推荐荣获《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赴华留学。2010年毕业自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获校级优秀论文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2014年以校级优秀论取得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服务,2018年1月1日升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2019年4月1日被委为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负责开拓与发展校内国际业务。同年8月,获颁第一届优秀教师奖。2021年12月受中国高等院校985、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协议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创作共20余篇,出版专著如《「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研究》,主编《中文人》。累积60余场专题演讲及主持工作、近20场评审工作,获得数种文学奖,曾为《中国报·副刊》专栏作者,兼企业文案顾问,并为商家撰写品牌文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 |
【第二讲】范若兰教授:“华南女性移民新马的规模、类型和影响:基于方言群的分析”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将于本月掀开序幕,来自中国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东南亚研究中心的范若兰教授将带来精彩的第二讲,带领我们了解新马华南女性移民相关的课题。 |
主讲人 |
范若兰教授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 范若兰为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性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东南亚政治、华人、伊斯兰教、马来西亚研究。代表作有《性别与移民社会:新马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2019)、《东南亚女性的政治参与》(2015)、《暴力冲突中的妇女:一个性别视角的分析》(2013)、《东南亚女政治领袖研究》(第一作者,2021)、《马来西亚史纲》(第一作者,2018)、《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第一作者,2009)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
主持人 |
郑诗傧助理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第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获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马大中文系联合推荐荣获《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赴华留学。2010年毕业自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获校级优秀论文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2014年以校级优秀论取得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服务,2018年1月1日升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2019年4月1日被委为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负责开拓与发展校内国际业务。同年8月,获颁第一届优秀教师奖。2021年12月受中国高等院校985、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协议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创作共20余篇,出版专著如《「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研究》,主编《中文人》。累积60余场专题演讲及主持工作、近20场评审工作,获得数种文学奖,曾为《中国报·副刊》专栏作者,兼企业文案顾问,并为商家撰写品牌文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1年11月24日(星期三) |
【第三讲】黄贤强副教授:“近代中国的新马知识群体网络——从北京的南洋俱乐部谈起”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将迎来第三场讲座,本次讲座邀请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黄贤强副教授,主讲人将从北京的南洋俱乐部为楔子,介绍活跃于民国的马来亚和新加坡华人知识群体。 |
主讲人 |
黄贤强副教授(美国印第安娜大学历史学博士) 黄贤强,美国印第安娜大学历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研究兴趣包括新马华人史、近代中国社会和政治、南洋华人在中国。曾受邀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大学讲学和访问。已出版中英文专著五部,包括《跨域史学:近代中国与南洋华人研究的新视野》(2008;2015)和China’s Anti-American Boycott Movement in 1905: A Study in Urban Protest (2002; 中译本2010)等;另编著包括《族群、历史、文化:跨域研究东南亚与东亚——庆祝王赓武教授八秩晋一华诞专集》(2011)等十七部论集。其他资历见新加坡国立大学网页:https://profile.nus.edu.sg/fass/chswsk/。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博士论文获提名新国大文学院王赓武最佳论文奖(社会科学),曾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1年12月22日(星期三) |
【第四讲】梅德顺博士:“马来西亚百年水墨画艺术发展实录”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将于下周三迎来第四场,本校硕博研究生导师梅德顺博士,将分享从英属马来亚至独立后的马来西亚这百年来的艺术家们对本土水墨画发展的过程及贡献。 |
主讲人 |
梅德顺博士(中国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梅德顺博士,中国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美术史学与艺术教育、中国与东南亚一带一路文化艺术发展等。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硕博导师及中国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聘教授一职,曾任泰国商会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兼硕导(2018)及中国重庆工商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2019)。梅博士曾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多次发表论文,参与编撰《西方美术教育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编著《艺海萍踪:李海萍百岁纪念集》(南方大学学院,2015);专著《大马华校美术教育史:从华文教育本质看美术课程的本土发展》(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2016)、《马来西亚美术史》上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编撰〈百年锺灵世纪情的美术足迹〉载《世纪锺情世界锺灵艺术家邀请展》(世纪锺情世界锺灵艺术家邀请展工委会,2017),以及副主编《槟华百年校史汇集》(2020)等。 |
主持人 |
郑诗傧助理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第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获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马大中文系联合推荐荣获《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赴华留学。2010年毕业自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获校级优秀论文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2014年以校级优秀论取得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服务,2018年1月1日升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2019年4月1日被委为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负责开拓与发展校内国际业务。同年8月,获颁第一届优秀教师奖。2021年12月受中国高等院校985、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协议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创作共20余篇,出版专著如《「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研究》,主编《中文人》。累积60余场专题演讲及主持工作、近20场评审工作,获得数种文学奖,曾为《中国报·副刊》专栏作者,兼企业文案顾问,并为商家撰写品牌文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2月16日(星期三) |
【第五讲】谢侃侃博士:“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华人的抗日救亡运动比较(1937-1942)”
讲座预告
简介 |
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五讲邀请了来自中国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谢侃侃博士主讲,谢博士将同我们分享,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华人在1937年至1942年的抗日救亡运动。 |
主讲人 |
谢侃侃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 谢侃侃,历史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印度尼西亚近现代历史。曾在美国、荷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留学或从事研究工作。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Southeast Asia,《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等学术刊物。谢博士目前也主持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侨联和北京大学人才启动项目各一项。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博士论文获提名新国大文学院王赓武最佳论文奖(社会科学),曾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 |
【第六讲】林韻丰博士候选人:“建立荷兰海外殖民地的隐形推手——荷治时期大员与马六甲华人的城市建造活动”
讲座预告
简介 |
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很快地迎来了第六讲,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产与艺术创新的博士候选人林韻丰。韻丰将同我们叙述十七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如何系统性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进行城市建造活动,并以大员(1624-1662)及马六甲(1641-1795)作为分析比较的对象。 |
主讲人 |
林韻丰(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产与艺术创新博士候选人) 林韻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硕士及英国诺桑比亚大学修复与保存硕士。现就读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产与艺术创新博士班,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航海时期亚洲及美洲共同文化资产、水下文化资产保存、海洋文化景观及东西文化交流,擅中、英、义、荷、西文。现任财团法人顶新和德文教基金会顾问,负责推动文化资产保存及国际交流,以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人文艺术写作中心讲师。曾任朱铭美术馆修复与保存中心主任、中原大学景观学系兼任讲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助理、英国格拉斯哥PAINTING + RESTORATION STUDIO助理油画修复师、并于荷兰林堡省立修复研究中心实习。曾发表数十项艺术史、建筑史、文化资产保存专书及文章,并获得美国New Netherland Research Center Student Scholar in Residence Research Grant、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Asian Graduate Student Fellowship等十余项国内外研究荣誉。 |
主持人 |
潘筱蒨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潘筱蒨,文学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浙江大学,研究专业为文学、美学和中国文化,目前是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曾于国际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如〈“清”与“清”乐考论〉、〈汉代哀歌与生死价值观〉、〈屈原“游”的诗学建构与意涵〉等,也在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潘博士有丰富的演讲经验,主讲的学术讲座有三十余场。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4月27日(星期三) |
【第七讲】王昭晖副教授:“建国内政治与国际合作——海洋东南亚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七讲讲座现已开放报名,这次我们邀请了来自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南洋研究院的王昭晖博士主讲。王博士将从外交决策类型学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的推行对周边国家的发展及影响,讲座将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作为案例比较。 |
主讲人 |
王昭晖博士(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南洋研究院副教授) 王昭晖,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经济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政治学与国际研究学院,分别获双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南洋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比较政治、政治经济学和亚太区域研究。出版专著有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Making (Springer, 2021),并在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Globalizations、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比较政治学研究》和《东南亚研究》等中英文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
主持人 |
黄薇诗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系主任兼代文学院代院长) 黄薇诗,本科毕业自马大中文系,后负笈中国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修读硕博学位,于201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中国语言与文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运动、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之余,也任《中国报》专栏作家,撰写时评与政治学理论普及性文章。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5月25日(星期三) |
【第八讲】游子安教授:“文献与田野——从关帝善书论及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八讲讲座现已开放报名,本次讲座我们邀请来自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的游子安博士主讲。游博士将从善书文献到各地关帝庙宇的田野考察,指出关公信俗不仅别具社会教化意义,同时也是沟通海内外华人的桥梁和纽带。 |
主讲人 |
游子安博士(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游子安,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历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时代善书与慈善事业、香港与海外道教、民间信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任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香港分会会长。游教授的专著有《善与人同——明清以来的慈善与教化》、《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 善书与中国宗教:游子安自选集》、合著有《大埔传统与文物》、《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黄大仙区风物志》及编著《弘道展慈——香江道慈八十载》、《炉峰弘善——啬色园与香港社会》、《香江显迹——啬色园历史与黄大仙信仰》、《道风百年——香港道教与道观》,另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中外学术期刊。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博士论文获提名新国大文学院王赓武最佳论文奖(社会科学),曾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6月22日(星期三) |
【第九讲】 沈庆利教授:“从王赓武、许倬云看华裔文人的(文化)中国梦”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九讲讲座正式开放报名,这次的讲座很荣幸邀请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沈庆利教授主讲。沈教授将从王赓武、许倬云二位先生多年的学说,探讨他们对于全球视野下中国梦的建构和实践,以及他们所展示出来的丰富启示意义。 |
主讲人 |
沈庆利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沈庆利,199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取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2010年升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著有《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啼血的行吟——“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小说研究》、《“巫女”的眼光——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细读与史论》、《溯梦“唯美中国”》等,主编或参与撰著《中国新诗选读》、《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研究》等。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理事,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所所长。 |
主持人 |
王修捷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音乐人、作家) 王修捷,马来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UNITAR汉语科主任、智库研究员、环球音乐词曲作者、马来亚大学深耕文学创作课程讲师,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王博士参与撰稿学术专著有《马华文学十四讲》、《马华文学文本解读》,并出版多部的小说,如《未来,你是否安好》、《藏在冰冷机甲底下的心跳》、《时光定格的瞬间·你在那里》、《白色矮围栅》、《黑客事件簿:看不见的凶手》、《天瞳》(3部)、《见鬼》等等,同时多部文学作品收录于国内外文学刊物。王博士所作词曲也被多名海内外著名歌手的专辑收录。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7月27日(星期三) |
【第十讲 】丁瑞常博士:“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机制与挑战”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讲讲座现已开放报名,此次讲座我们邀请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丁瑞常主讲。丁瑞常博士将探讨全球教育治理的学术内涵,分析当前主要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机制及其本质,并就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做出分享。 |
主讲人 |
丁瑞常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讲师) 丁瑞常,北京师范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赴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芬兰、新加坡、墨西哥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主要从事国际组织教育政策、全球教育治理、国际与比较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相关课题10余项。丁博士参与编修的著作有《教育大辞典》、《世界教育大事典》、《外国教育通史》等多套大型教育图书,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
主持人 |
王淑慧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王淑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教育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教育与社会文化、华人与华文教育等。编有《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新纪元学院教育系成立十周年之华语文教学专刊》、《华语文教学与研究》、《华文教育与教学》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出版品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此外,也于国外发表多场中文专题演讲及在国内主讲100余场的教师在职进修课程或讲座。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8月31日(星期三) |
【第十一讲】张倍瑜博士:“望向舞台之外——中国剧团在东南亚华人离散地的跨界行旅”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一讲讲座现已开放报名,此次讲座我们邀请了来自暨南大学的张倍瑜博士主讲。讲座将通过介绍在中国-东南亚走廊上的旅行的剧团,讲述他们在华人社会播撒艺术和思想启蒙的种子,并在冷战及后殖民时期成为建构当地独立民族国家的文化手段。主讲人强调通过这些娱乐活动,体现故乡和离散地之间互动的动态性、偶然性和情境性,进一步印证在华人身份认同中,在地化与中国性不一定是对立的,而是共生并不断塑造着离散地的华人身份。 |
主讲人 |
张倍瑜博士(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人华侨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
【第十二讲】朱存明教授:”论汉画像‘日月神话’图像的时间观“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二讲讲座现已开放报名,此次讲座我们邀请来了江苏师范大学的朱存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朱教授将讲述汉画像的日月图像中,所表现出的汉代及汉以前日月神话中的历史镜像。日月图像所具有的文化原型意义,是汉民族形成时期来源于其史前观天测地的历史智慧,其神话图像表现的深层意义是汉代独特的“时间”观念,而“时间”是一切生成的基础,构成了汉民族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并且影响了中国文明、文化、文艺、文学起源的美学价值。 |
主讲人 |
朱存明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研究基地汉文化研究院院长) 朱存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研究基地汉文化研究院院长。任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朱教授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学大系》编纂及海外传播研究”,已经出版《汉学大系》著作30种;发表学术论文170篇,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如《汉画像的象征世界》(获教育部三等奖),《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获江苏省政府二等奖)、《民俗之雅:汉画像石中的民俗》(获江苏省政府优秀成二等奖)等。 |
主持人 |
潘筱蒨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潘筱蒨,文学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浙江大学,研究专业为文学、美学和中国文化,目前是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曾于国际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如〈“清”与“清”乐考论〉、〈汉代哀歌与生死价值观〉、〈屈原“游”的诗学建构与意涵〉等,也在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潘博士有丰富的演讲经验,主讲的学术讲座有三十余场。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10月26日(星期三) |
【第十三讲】何希慧教授:“台湾教育质量保证运作现况与成效”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二讲讲座现已开放报名,此次讲座我们邀请来了台北市立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鉴研究所所长何希慧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何教授目前担任台湾教育部师资审议委员会委员和师资培育评鉴认可暨认定审议会委员,除参与大学师培评鉴工作(teac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accreditation)外,也负责台北市中小学教育质量保证计划的推动工作。台湾近十年来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办学的绩效,盼藉此与国际接轨,强化教育的竞争优势。因此台湾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办学质量与特色绩效。故何教授将从品保政策规划和评鉴制度的角度,分享台湾现阶段推动教育质量保证运作的现况与成效。 |
主讲人 |
何希慧博士(台北市立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鉴研究所教授暨所长) 何希慧,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育学博士,目前为台北市立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鉴研究所教授暨所长。同时,也兼任管科会华文商管教育认证组织(ACCBE)副执行长、台湾校务研究专业协会(TAIR)秘书长、台湾教育部教学实践研究计划教育学门召集人、台湾教育部高教深耕计划审查暨访视委员、台湾教育部师资培育评鉴认可委员会暨实地访评委员及东南亚校务研究协会(SEAAIR)秘书处委员会委员。何教授的学术专长是高等教育、校务治理、学生学习成效、学术专业(academic profession)与博士教育。 |
主持人 |
王淑慧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王淑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教育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教育与社会文化、华人与华文教育等。编有《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新纪元学院教育系成立十周年之华语文教学专刊》、《华语文教学与研究》、《华文教育与教学》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出版品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此外,也于国外发表多场中文专题演讲及在国内主讲100余场的教师在职进修课程或讲座。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 |
【第十四讲】许振义博士以题为“南音在新加坡的变迁与传播”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三讲讲座已开放报名,此次讲座我们邀请来了新加坡的许振义博士担任主讲嘉宾。许博士此次演讲将从十九世纪南音传入新加坡开始谈起,以及南音随着时代的更迭,如何走向国际,在传统中求创新与突破。许博士由此提出四个发展的趋势,即从大众到小众、从民俗到精品、从单元到多元、从国内到国际。 |
主讲人 |
许振义博士(南洋学会会长、台湾师范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许振义博士(Dr. Koh Chin Yee),南洋学会会长、台湾师范大学兼任助理教授。本科至博士先后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京大学,其研究兴趣为新加坡华社、中国与新加坡社会与经济。著有《布衣南渡——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变迁》等书,主编《南洋学报》《隆道观察》等刊物。 |
主持人 |
王修捷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音乐人、作家) 王修捷,马来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智库研究员、环球音乐词曲作者、马来亚大学深耕文学创作课程讲师,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王博士参与撰稿学术专著有《马华文学十四讲》、《马华文学文本解读》,并出版多部的小说,如《未来,你是否安好》、《藏在冰冷机甲底下的心跳》、《时光定格的瞬间·你在那里》、《白色矮围栅》、《黑客事件簿:看不见的凶手》、《天瞳》(3部)、《见鬼》等等,同时多部文学作品收录于国内外文学刊物。王博士所作词曲也被多名海内外著名歌手的专辑收录。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2年12月28日(星期三) |
【第十五讲】张三夕教授:“谈谈座右铭的人生自警意义”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五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张三夕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张教授此次演讲主要谈内在的自我修养,讲中国传统“自省”文化中的一个具体文体铭文体及“座右铭”的源流,并解读其中的经典文本;同时分享个人推荐的几条座右铭。这些座右铭能够起到很好的“自警”(自我警示、自我警诫)作用,具有强烈的可提示性(可视性)、可实践性和可借鉴性,有利于帮助个人确立为人处事的一些原则,明确并坚定人生的意义感。 |
主讲人 |
张三夕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张三夕,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历任湖北大学古典文学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教授;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海南大学古典文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古典文献学、文化传播学),国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2009年作为交换教授在韩国岭南大学中国言语文化学部讲学半年。曾赴海外十余个国家参加学术交流和考察。张教授长期在高校从事中国文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在《文学遗产》、《中国文化》、《文艺研究》、《哲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已出版《批判史学的批判》(1992、2010)、《死亡之思与死亡之诗》(1993)、《通往历史的个人道路》(2001)、《诗歌与经验》(2008)、《20世纪的“最后性文本”》(2009)、《现代性与当代艺术》(2013)、《在路上》(2017)、《国学经典选读》(2022)等个人著作多部,主编过《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2000)、《中国古典文献学》(2003、2007、2018)、《汉语古籍电子文献知见录》(2015)、《媒介与历史》(2017)、《中国历代墓志铭选》等著作多部,其中《中国古典文献学》被中国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为中国国内几十所高校所采用。 |
主持人 |
郑诗傧副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市场与行销部总监) 郑诗傧,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第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获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马大中文系联合推荐荣获《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赴华留学。2010年毕业自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获校级优秀论文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2014年以校级优秀论取得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服务,2018年1月1日升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2019年4月1日被委为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负责开拓与发展校内国际业务。同年8月,获颁第一届优秀教师奖。2021年12月受中国高等院校985、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协议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创作共20余篇,出版专著如《「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研究》,主编《中文人》。累积60余场专题演讲及主持工作、近20场评审工作,获得数种文学奖,曾为《中国报·副刊》专栏作者,兼企业文案顾问,并为商家撰写品牌文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2月22日(星期三) |
【第十六讲】刘兴林教授:“大秦崛起的步伐与原因”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六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海口经济学院国学研究所的刘兴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刘教授此次演讲将探讨大秦崛起的步伐与原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得益于大秦帝国的政治体制和儒道为主的民族文化。孔子修《春秋》的核心精神是“大一统”,大秦崛起则实践了华夏的“大一统”,研究大秦崛起的历程,与传承儒道文化同等重要。《大秦崛起》以《史记》相关篇章为纲领,贯穿《左传》、《国语》、《战国策》中的相关史实和人物,兼采秦汉诸子,研究大秦崛起的步伐和原因,有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主讲人 |
刘兴林教授(海口经济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35年,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与研究。重点研究司马迁与《史记》,出版有《史记点注》、《白话二十四史·史记》、《文白对照与导读二十五史精选·史记》等。发表司马迁《史记》系列论文10余篇,代表作有《司马迁儒道互补说》(华中师大学报)、《司马迁的生命意识与<史记>的悲剧精神》(武汉大学学报)等。发表《诗经》、《楚辞》、《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及汉乐府研究论文共30余篇。 在华中师范大学退休后就职于海南高校12年,先后担任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教学副院长、海口经济学院人文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在海口经济学院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和《国学原典导读》,其中《春秋霸主的兴衰——〈左传〉导读》入选中国教育部第七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出版有《刘兴林讲庄子》10集。超星学术视频上线有刘兴林讲《战国策》、《庄子》、《史记》等多种教学视频。在北大、清华和中国各省市相关单位以及新加坡华语教育学会举办国学原典讲座共160余场。 多次获评华中师范大学教学一等奖、教书育人奖、全员教学竞赛一等奖以及“感动校园教师”。2014年获评海口经济学院特别贡献奖。2016年获评“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2017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大秦崛起》(30集),2018年在中国央视百家讲坛联合主讲《新春史话》,2020年在中国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春秋战国记》(28集)。 |
主持人 |
郑诗傧副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市场与行销部总监) 郑诗傧,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第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获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马大中文系联合推荐荣获《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赴华留学。2010年毕业自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获校级优秀论文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2014年以校级优秀论取得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服务,2018年1月1日升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2019年4月1日被委为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负责开拓与发展校内国际业务。同年8月,获颁第一届优秀教师奖。2021年12月受中国高等院校985、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协议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创作共20余篇,出版专著如《「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研究》,主编《中文人》。累积60余场专题演讲及主持工作、近20场评审工作,获得数种文学奖,曾为《中国报·副刊》专栏作者,兼企业文案顾问,并为商家撰写品牌文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 |
【第十七讲】李程副教授:“中国古典词作中的岁时书写——以端午和七夕为例”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七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的李程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李博士此次演讲将探讨中国古典词作中的岁时书写——以端午和七夕为例。中国岁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词是一种极具抒情性的文体,对岁时有着丰富而细致的书写。本次讲座以词中的端午和七夕为例,讲述历代词人词作对于端午和七夕书写的多重意蕴,为我们回顾与思考中华岁时文化传统和词体文学演进提供兼具历史性和现实性的视野。 |
主讲人 |
李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明清文学与文献,研究兴趣包括明清诗学批评、中国古代小说、清词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在《文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作为分册负责人参与完成古籍整理项目《全清词·嘉道卷》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 |
主持人 |
郑诗傧副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市场与行销部总监) 郑诗傧,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第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获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马大中文系联合推荐荣获《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赴华留学。2010年毕业自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获校级优秀论文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2014年以校级优秀论取得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服务,2018年1月1日升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2019年4月1日被委为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负责开拓与发展校内国际业务。同年8月,获颁第一届优秀教师奖。2021年12月受中国高等院校985、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协议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创作共20余篇,出版专著如《「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研究》,主编《中文人》。累积60余场专题演讲及主持工作、近20场评审工作,获得数种文学奖,曾为《中国报·副刊》专栏作者,兼企业文案顾问,并为商家撰写品牌文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 |
【第十八讲】李中国教授:“卓越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取向与机制创新”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八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中国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李教授此次演讲主要谈中国当下的教师培养,以实践为基础,以落实卓越教师2.0为主线,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为方向,通过建立多标兼顾的课程体系机制、深度协同的培养模式创新机制、前置综合的优质生源遴选机制、融入体验的乡村情怀培育机制、全程全面的实践实训强化机制等,促进教师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
主讲人 |
李中国教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李中国,山东省二级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曾任临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社科处处长、规划处处长、政策研究室主任;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 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精品资源课程、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余项,在《教育研究》《新华文摘》等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20余项。 |
主持人 |
王睿欣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王睿欣,南开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学术期刊《教育与教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华语教学、国际中文教育、华人与华文教育、教育哲学等。已著有《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实践与思考》、《精神分析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华语》等学术专著,并在《华文学刊》、《世界华文教育》、《社会科学研究》、《全球华语》、《理论前沿》、《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中国知识网络 China Knowledge Network》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此外,在国内外发表多场中文专题演讲,同时也为《星洲日报》等华文报刊撰写文章。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5月31日(星期三) |
【第十九讲】曾昭程博士:“越渡马来西亚:地方、语言与现代中文华文文学的淑世论”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十九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曾昭程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曾博士此次演讲将从他的新著《越渡马来西亚:地方、语言与现代中文/华文文学的淑世论》来讲演。曾博士通过引介马华文学,阐述现代中文/华文文学形塑和改善世界及自身创作境遇(worlding)的一种特殊方式。此一方式关涉作家采用各式书写策略以连通不同规模尺度的文学空间。曾博士突出创作者如何在实践中协商马来亚/马来西亚与其他华语文区域的亚际联系,并着重分析他们的作品再现的多语社会现实,以及他们如何反思殖民地马来亚或后殖民马来西亚作为合理的文学刻画对象。这两方面的思考渗透马华作品构建的文学世界,包含了作家的行旅经验、他们为地方创造独异文学语言所调整的思维定势,以及不同社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讲人主张,边缘地带生成的另类观点对理解中文/华文文学的全球化至关重要。同时,亦强调边缘的内部多元性和跨域连结史,以重画全球中文/华文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图景。 |
主讲人 |
曾昭程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曾昭程,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复旦中文系本科,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哲学硕士(汉学专业),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博士。其主要研究兴趣涵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华语语系研究(新马文学专项)、离散研究与东南亚研究。其论文曾发表于期刊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OJOU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 以及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其英文专著 Malaysian Crossings: Place and Language in the Worlding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越渡马来西亚:地方、语言与现代中文/华文文学的淑世论》)于2022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
主持人 |
王修捷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音乐人、作家) 王修捷,马来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智库研究员、环球音乐词曲作者、马来亚大学深耕文学创作课程讲师,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王博士参与撰稿学术专著有《马华文学十四讲》、《马华文学文本解读》,并出版多部的小说,如《未来,你是否安好》、《藏在冰冷机甲底下的心跳》、《时光定格的瞬间·你在那里》、《白色矮围栅》、《黑客事件簿:看不见的凶手》、《天瞳》(3部)、《见鬼》等等,同时多部文学作品收录于国内外文学刊物。王博士所作词曲也被多名海内外著名歌手的专辑收录。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 |
【第廿十讲】区缵博士:“家船一体、海陆两栖与村港分离——鹿回头半岛疍家渔村的开发与治理”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二十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系副主任区缵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区博士此次演讲主要谈海南三亚鹿回头半岛疍家渔村的开发与治理。自宋代以来,渔业开发成为中国沿海岛屿开发的重要模式。在市场与资本的种种因素下,疍家人同时面对“船港分离”及“家港分离”,港口渔村也因此陷入混沌状态,岛屿治理该如何进一步开展,区博士将其探讨与分析分享给大家。 |
主讲人 |
区缵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系副主任) 区缵,人类学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系副主任,兼任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到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暨国际学人研究奖助计划”、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访问,并在Island Studies Journal、Political Geography、《社会建设》、《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北京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人类学、岛屿社会与海洋文化,民族与区域发展等。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任国际学术交流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博士论文获提名新国大文学院王赓武最佳论文奖(社会科学),曾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
【第廿一讲】王宝龙教授:“丝绸之路上的新疆音乐”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一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新疆艺术学院的王宝龙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王教授此次演讲将探讨丝绸之路上的新疆音乐。中国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音乐东传西渐与传播发展的聚集点和始发地,各民族文化积淀丰厚。历史上汉唐大曲那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古老形式被维吾尔木卡姆继承,其原生态的遗存可堪称“活化石”。当地尚存至今的音乐资源丰富多彩,是人类共有的精神文化财富。本次讲座王教授将谈论在新疆音乐艺术文化的相互传播、相互影响,乃至其对于中国现有音乐形态的构成之内因与外延多元音乐文化之形成。 |
主讲人 |
王宝龙教授(新疆艺术学院) 王宝龙,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中国当代音乐专业。曾任职于沈阳音乐学院,2020年受邀担任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新疆艺术学院,兼菏泽学院非遗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截至2022年,已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项及各类合作项目4项。参与完成的学术著作有《中国交响乐博览》、《中国音乐主题旋律词典》、《学生音乐词典》、《新疆地区当代交响音乐创作研究》、《维吾尔族乐队配器法研究》。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论文获得奖项。 |
主持人 |
王修捷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音乐人、作家) 王修捷,马来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智库研究员、环球音乐词曲作者、马来亚大学深耕文学创作课程讲师,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王博士参与撰稿学术专著有《马华文学十四讲》、《马华文学文本解读》,并出版多部的小说,如《未来,你是否安好》、《藏在冰冷机甲底下的心跳》、《时光定格的瞬间·你在那里》、《白色矮围栅》、《黑客事件簿:看不见的凶手》、《天瞳》(3部)、《见鬼》等等,同时多部文学作品收录于国内外文学刊物。王博士所作词曲也被多名海内外著名歌手的专辑收录。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8月30日(星期三) |
【第廿二讲】赵丽华副教授:“仪式与表演——阅读互动的一个分析视角”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二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赵丽华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阅读作为日常生活实践的“焦点”,受到多学科关注。出版学视阈的阅读研究,关注阅读主体、客体、行为、效果等问题,并拆解出身体、空间、物质、互动关系、效果等议题。本次交流以仪式与表演为分析视角,对阅读互动议题做一些探索,尝试在数字传播环境中推动出版学阅读理论建构。 |
主讲人 |
赵丽华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赵丽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生导师,副教授。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实务、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阅读理论、大学出版等。北京大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发表论文《话语与实践:罗杰·夏蒂埃对阅读研究理论框架的探索》、《出版学视域下的阅读理论结构》等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获评中华优秀出版物“出版科研论文奖”。出版著作《民国官营体制与话语空间——<中央日报>副刊研究(1928—1949)》、《大学精神与大学出版——民国中央大学“学人办刊”研究》等。 |
主持人 |
郑诗傧副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市场与行销部总监) 郑诗傧,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第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获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马大中文系联合推荐荣获《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赴华留学。2010年毕业自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获校级优秀论文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2014年以校级优秀论取得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荣誉。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服务,2018年1月1日升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2019年4月1日被委为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负责开拓与发展校内国际业务。同年8月,获颁第一届优秀教师奖。2021年12月受中国高等院校985、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协议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及诗文创作共20余篇,出版专著如《「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拾遗」之子部小说研究》,主编《中文人》。累积60余场专题演讲及主持工作、近20场评审工作,获得数种文学奖,曾为《中国报·副刊》专栏作者,兼企业文案顾问,并为商家撰写品牌文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9月27日(星期三) |
【第廿三讲】孙慧英副教授:“新新媒介时代中国节日文化影像叙事研究”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三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副主任孙慧英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中国节日文化开始以影像方式进行呈现与传播节日文化;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算起,也有四十年的历史。随着创作手段与传播媒介的发展,从录播到直播,从一种仪式和固定的模式到故事化和创意的表达,从对节日的氛围烘托到对节日文化的撒播,从观看(作为受众)到参与(作为用户),当人类传播进入新新媒介时代,对于节日文化的影像叙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而这变化的背后是人们对节日文化观念的变化、叙事审美的变化、传播模式的变化。讲座将以“中国节日系列”等节目和影像作品为例,进行一些文化思考。 |
主讲人 |
孙慧英副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副主任) 孙慧英,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福建省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手机媒体文化研究、影视艺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主要讲授课程包括影视语言、广播电视采访学、文化创意产业、短视频创作、手机媒体文化研究等。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兼国际学术交流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博士论文获提名新国大文学院王赓武最佳论文奖(社会科学),曾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 |
【第廿四讲】张威教授:“春风化雨——走近中国戏曲”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四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中国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张威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张教授此次演讲讲座以戏曲艺术程式性、虚拟性、综合性特征为切入点,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听众了解戏曲艺术独特样式背后的文化基因和美学原则,以此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
主讲人 |
张威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 张威,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教育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文旅部“百名戏曲优秀”教师,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戏剧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一流(表演)专业带头人,主持三项国家级艺术基金项目。曾荣获多项国际知名奖项,如中国首届戏曲演唱大赛“红梅大奖”,文化部“一等园丁奖”,中国戏剧家协会“优秀指导奖”和“指导一等奖”,马山国际戏剧节“艺术指导金奖”,富山世界儿童舞台艺术节“导演金奖”,比利时国际戏剧节“导演一等奖”等。 专著有《戏曲女生基本功》、《戏曲艺术概论》及《中国京剧脸谱百幅图范》。 |
主持人 |
潘筱蒨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潘筱蒨,文学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浙江大学,研究专业为文学、美学和中国文化,目前是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曾于国际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如〈“清”与“清”乐考论〉、〈汉代哀歌与生死价值观〉、〈屈原“游”的诗学建构与意涵〉等,也在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潘博士有丰富的演讲经验,主讲的学术讲座有三十余场。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11月29日(星期三) |
【第廿五讲】郭熙教授:“海外华语传承及其研究”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五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中国暨南大学的郭熙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郭教授此次演讲讲座将以海外华语传承作为讲演主轴。海外华人在不同时代、不同渠道陆续从中国移居至世界各地,把“中国话”带到了世界各地,其中不少华人成功地实现了代际传承,形成了世界各地的华语。新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对对海外华语及其传承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本次讲座主要内容有四点,即:一、中国话走出去的历史;二、华语在海外使用的现状;三、对海外华语及其传承的研究情况,及最后的启示及思考。 |
主讲人 |
郭熙(暨南大学教授) |
主持人 |
王淑慧(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3年12月27日(星期三) |
【第廿六讲】徐冠勉博士:“无家之乡:一个南洋种植园社会的形成,1684-1740”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六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的徐冠勉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徐博士此次演讲讲座将挖掘一段亚洲种植园劳工史,思考一个近代早期南洋种植园社会的形成,讨论该社会为何没有演变成我们熟知的小农社会,而是走向了一种种植园模式。讲座将分享为何生产(production)而非再生产(reproduction)成为了这个社会的首要问题,以及如何因此而产生了一个并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乡村社会,即一个无家之乡的诞生。 |
主讲人 |
徐冠勉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徐冠勉,荷兰莱顿大学本硕博历史学毕业,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殖民史、全球史与物质文化史。主要关注近代早期荷兰殖民帝国、东南亚与海外华人。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2022)、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al History (2022)、Itinerario: Journal of Imperial and Global Interactions (2020)、《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0)、《历史人类学学刊》(2019)等中英文核心期刊。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兼国际学术交流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博士论文获提名新国大文学院王赓武最佳论文奖(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1月31日(星期三) |
【第廿七讲】张森林博士:“新马华文文学交流的六个场域(1965-2015)”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七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客座讲师张森林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张博士将从六个场域:参赛文学奖、担任文学奖评审、入选文学选集/读本/大系、投稿文学期刊、出席/联办文艺活动、出席文学学术研讨会,梳理新加坡、马来西亚自1965年分家后的半个世纪内,一衣带水的两国华文文学跨界交流的情况。 |
主讲人 |
张森林博士(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客座讲师) 张森林,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硕士,南洋理工大学文学博士,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客座讲师。著有文学评论集《至性的移情》,专题研究《砥砺前行:新加坡作家协会的发展之路》,学术论著《朝向环境伦理:新马华文诗文中的生态书写(1976-2016)》等。主编/合编《新华文学大系·短篇小说集》《新华文学大系·诗歌集》《五月诗选三十家》《情系狮城:五十年新华诗文选》《新国风:新加坡华文现代诗选》《新加坡文化奖华文作家选集》等。 |
主持人 |
王修捷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音乐人、作家) 王修捷,马来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智库研究员、环球音乐词曲作者、马来亚大学深耕文学创作课程讲师,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王博士参与撰稿学术专著有《马华文学十四讲》、《马华文学文本解读》,并出版多部的小说,如《未来,你是否安好》、《藏在冰冷机甲底下的心跳》、《时光定格的瞬间·你在那里》、《白色矮围栅》、《黑客事件簿:看不见的凶手》、《天瞳》(3部)、《见鬼》等等,同时多部文学作品收录于国内外文学刊物。王博士所作词曲也被多名海内外著名歌手的专辑收录。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 |
【第廿八讲】陈琮渊博士:“无砂拉越的客家狮:民艺、政治与认同”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八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台湾淡江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陈琮渊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陈博士将以砂拉越客家狮为题做出分享。过去砂拉越的“客家狮”则少有系统性的研究,战后更一度面临传承危机,1980年代随着大马狮艺的崛起而得到复苏,从而获得年轻世代及友族喜爱。本次讲座从民艺传承、族群政治与客家认同三个脉络呈现砂拉越客家狮发展特色。陈博士将指出,立足于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社会,在尝试取得更广泛认可的过程中,砂拉越客家狮的存续与推广,既要面对“边缘中的边缘”的弱裔文化传承困境,也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创意与变通。 |
主讲人 |
陈琮渊博士(淡江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东南亚史研究室主持人) 陈琮渊,淡江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兼东南亚史研究室主持人。曾任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教授兼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主任,参编《华侨华人文献学刊》、《华侨华人蓝皮书》。目前担任洪叶文化“亚太与国际研究丛书”主编、巨流“发展研究丛书”执行编辑,Translocal Chinese: East Asian Perspectives(《海外华人研究》)执行编辑。研究领域是东(南)亚史与婆罗洲华人社会,学术文章见诸于Development and Change、《台湾社会学刊》、《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等期刊,编著译有Development and Beyond、《发展的赋格》、《印尼山口洋的神庙与乩童传统》十多部。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兼国际学术交流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4月24日(星期三) |
【第廿九讲】黎恩博士:科举下注——‘闱姓’赌博与晚清中国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廿九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黎恩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黎博士将以十九世纪中国科举的博彩活动“闱姓”展开讲授。“闱姓”是十九世纪中国一种高度组织化的博彩活动,玩家对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姓氏下注。中国的科举考试从唐代开始,大约到1905年结束,是国家选拨新官员的主要手段。然而为何科举会变成公开赌博?又是如何运作的呢?黎博士将和大家分享“闱姓”和其他彩票游戏的投注过程,并把彩票的历史置于清末中国的历史背景中,通过追溯1850年到20世纪初期围绕彩票制度的一系列财政变革,试图勾勒出一个以彩票为中心的市民群体,而和彩票相关的各种信息、文化和资本也成为广东地区和东南亚与北美中国移民之间的独特纽带。本次讲座黎博士从科举及博彩为我们提供理解清末中国社会新的面向。 |
主讲人 |
黎恩博士(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黎恩,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历史学博士,现任达拉斯德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历史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著有 Betting on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The Lottery in Late Qing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23)。2021年获得德雷克大学文理学院年度优秀教师。由于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问到古代桌游“升官图”的玩法,因此正在研究写一部可以在美国课堂玩“升官图”和讲解中国官制的专书。黎博士的业余兴趣是夏威夷舞者,对演出之后被问是不是夏威夷人而感到汗颜,所以也正在写一本追溯1920年夏威夷舞传入中国的著书(四代中国夏威夷舞女郎都没有去过夏威夷)。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兼国际学术交流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5月29日(星期三) |
【第三十讲】孙学仁教授:欧洲的客家语言和文化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三十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格拉茨大学(Universität Graz)语言学Prof. Ralf Vollmann(孙学仁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据孙教授的研究发现,客家人从中国移民到欧洲,导致了当地社区内多样语言的情况出现。如荷兰,来自香港、苏里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第一代移民,为荷兰社区注入了新的语言,但随后的几代人却不再操持客家话,反而融入了荷兰的社会文化。在维也纳,印度裔客家人与国外的家人保持联系,虽然老一代人从事餐饮业并持续使用客家话,但年轻一代追求多样化的职业,对客家人的身份认同也逐渐弱化,导致客家语的重要性也减弱了,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荷兰语和德语等主流语言。尽管通过当地协会努力保护及传承客家身份,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象征性的。本次讲座孙教授将就欧洲客家人的发展和现况做分享。 |
主讲人 |
Prof. Ralf Vollmann (孙学仁教授)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6月26日(星期三) |
【第三十一讲】李其荣教授:华侨华人的中法友好关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三十一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李其荣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华侨华人情系桑梓,大爱无疆,具有家国情怀。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的华侨华人在法兰西土地上艰苦创业,事业上有很大发展,华侨华人在中法友好关系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4万华工曾在法国参与盟军抗争工作,有近万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后,其中三千人定居法国,成为最早一批旅法侨民。已经在法国安身立足的华裔不只满足于经济上的成功,而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充分享受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当地政治生活。华侨华人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华侨华人是大力发展华文教育,举办中法交流论坛,传播中华饮食文化,通过民间的节庆活动增进中法友谊,华文媒体出版中法文刊物,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本次讲座李教授将就华侨华人在中法友好关系中的角色作分享。 |
主讲人 |
李其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李其荣,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教授,武汉侨务理论研究中心/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创始主任。曾受聘为丽水学院特聘教授、华侨学院院长及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广西东盟学院·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美国《国际移民评论》(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杂志特约评论员、香港凤凰卫视拍摄的100集《唐人街》(获中国记录片学术奖特别奖)学术顾问、《八桂侨刊》杂志学术顾问。2022年连续为全国政协委员导读《华侨华人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研究》15场。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圣地亚哥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卑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马来亚大学、拉曼大学、南方学院大学、新纪元学院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庆熙大学、日本县立大学、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国务院侨办项目、中国侨联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出版著作30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代表作有《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续篇》、《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第三卷、《国际移民政策与治理》。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
主持人 |
王淑慧副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 王淑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教育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教育与社会文化、华人与华文教育等。编有《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新纪元学院教育系成立十周年之华语文教学专刊》、《华语文教学与研究》、《华文教育与教学》等,于2023年合著出版《传承与拓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出版品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此外,也于国外发表多场中文专题演讲及在国内主讲100余场的教师在职进修课程或讲座。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 |
【第三十二讲】郑赤琰教授:“南洋大学的文化价值永垂不朽”
讲座预告
简介 |
“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三十二场由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办,《大马华人周刊》协办,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此次讲座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原政治与行政系教授及原系主任,同时也是第五届南洋大学校友郑赤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南洋大学是东南亚华文教育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她不仅仅是一所学府,更是一个象征,一个传承卓越学术与人文精神的象征。在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南洋大学的精神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持续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在这场讲座,郑赤琰教授将带我们探索南洋大学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回顾其建校初衷,探讨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如何培养了杰出且具有影响力的几代人才。让我们一起通过郑教授的分享,探索南洋大学的文化价值,以及它所带来的不朽的文化遗产。 |
主讲人 |
郑赤琰教授,1936年生于吉隆坡,1963年于南洋大学政治系获学士学位,并相继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校园)获得政治学硕士与博士学位。1977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是该系历任讲师、教授及系主任。任教香港中文大学期间,郑赤琰教授发起创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也在香港岭南大学开创族群与海外华人研究部,开展族群研究与海外华人经济研究。其研究兴趣包括海外华人问题、客家研究、中国外交政策、亚洲国际关系、东南亚政治与政府等。郑赤琰教授也是知名时事评论员。 |
主持人 |
黄振渊(诗巫乡村县议会署理主席) 黄振渊先生毕业自西澳大学商学系学士,并于英格兰曼切斯特大学取得会计与金融硕士学位。黄振渊先生拥有许多专业身份,包括: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马来西亚会计师协会执业会计师等。黄振渊先生同时也是诗巫乡村县议会署理主席,砂拉越人联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助理组织秘书,以及都东支部主席。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 |
【第三十三讲】滨下武志教授:“18-20世纪初侨批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作用”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三十三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滨下武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主讲人将从侨批的视角,观察19世纪后半期以来东南亚和华南地区形成的金融贸易与社会文化网络。自上世纪70年代起,滨下武志教授对区域经济、亚洲金融等问题兴趣浓厚,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而伴随1970-198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蓬勃发展,1980-1990年代华南地区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近30年来侨批资料与海关档案的大量整理出版,在接触到汇丰银行的马六甲、仰光分行,以及新马泰侨批局的资料后,逐渐完善了主讲人对侨民、侨批问题的历史考察,并将其纳入海洋史研究的系统之中。 |
主讲人 |
滨下武志教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主持人 |
郑诗傧副教授(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国际及企业发展]、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8月21日(星期三) |
【第三十四讲】吴燕英博士、梁静博士:“泰国皇室对中文经典翻译的贡献与影响”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三十四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吴燕英博士及梁静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两位主讲人将讲授泰国宫廷成员与中文翻译的研究进程。泰国早期的《三国演义》等经典是由泰国拉玛一世的宫廷成员昭披耶帕康(Chaophraya Phraklung) 所翻译的。泰国宫廷成员自此不断地在中文经典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1975年泰中建交后,泰国皇室成员对中文翻译推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方面影响最大的是诗琳通公主,至今已出版过十四部著作,分成诗集与小说。本次讲座将探讨泰国皇室与宫廷成员在中泰翻译的影响与重要性。 |
主讲人 |
吴燕英博士(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东方语言系中文专业主任)、梁静博士(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9月25日(星期三) |
【第三十五讲】游自荧副教授:“界定全球亚洲民俗研究”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三十五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美国佐治亚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系游自荧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游教授将分享整合全球亚洲研究与批判民俗学研究,创建全球亚洲民俗学研究。与批判拉丁美民俗学研究相似,全球亚洲民俗学研究采用跨学科和交叉的研究方法,目标是关注亚洲、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裔(简称亚太裔)个体和社区的种族化与性别化经验,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歧视、不平等和压迫问题。全球亚洲民俗学研究不仅旨在推进有关如何改善亚洲和亚太裔社区在美国的生活、表征和可见性等话题的对话与讨论,还希望建立更广泛的联盟,以应对美国民俗学会跨国亚太分会在 2023 年初面临的危机。这也是为跨国亚太分会、美国民俗学会以及全球社会进行的一项“关怀工作”,并为亚洲和亚太裔民俗学者、研究亚洲和亚太裔民俗的民俗学者及其盟友创造对话空间,以实现治愈和联盟建设,并开拓前行之路。 |
主讲人 |
游自荧副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系) 游自荧,佐治亚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亚洲研究中心的兼职教授。目前为美国民俗学会的执行董事会成员以及美国民俗学会跨国亚太分会的会长。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学、民俗研究、批判遗产研究、女性和性别研究、反亚裔种族主义和全球健康等。英文专著包括《新冠疫情对在美华人女性的影响:种族主义、女性主义与饮食文化》(2025年)及《当代中国的民间文人、有争议的传统与遗产:香火不断》(2020年)。合编英文论文集《当下中国民俗研究:话语与实践》(2019年)、英文特刊《亚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中的传统》(2020年)及《新冠叙事在中国和美国》(2025年)。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国际学术交流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
【第三十六讲】吴静玲博士:“主食还是商品? 泰国稻米与国家建构的关系(1930s-1940s)”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三十六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博士后吴静玲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主讲人将分享1930至1940年代泰国稻米与国家建构的关系,此时的泰国正进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时期,国局动荡,使其国家建构议程困难重重:一方面是从绝对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转变,另一方面以泰人为中心的文化与政治格局又引发不少种族问题,此外还需在谨慎维持独立的同时周旋于众多殖民政权等国际政治势力间。在这个过程中,泰国最主要的经济产业——稻米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资源,与泰国所面临的这些政治经济问题互相交缠。本讲题通过梳理泰国稻米作为一种食物、一种农作物、一种商品的不同角色在国家建构过程中与这些问题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泰国政府为了平衡与应对挑战,选择将稻米的商品属性置于最重要的地位,而将其作为主食的属性反而因不能满足国家建构议程的现实需求与话语建构需求而被不断弱化的做法。 |
主讲人 |
吴静玲(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吴静玲,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2020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东南亚华人历史,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
主持人 |
廖筱纹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廖筱纹,202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国际学术交流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4年11月27日(星期三) |
【第三十七讲】李池利教授:“职前国际中文教师信念量表开发与研究”
讲座预告
简介 |
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三十七讲讲座现开放报名,此次讲座邀请了来自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池利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主讲人将分享构建职前国际中文教师信念量表的方法,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职前国际中文教师信念量表由汉语教学信念、汉语信念和汉语学习者信念三个维度构成,并对443名职前国际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究教师信念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研究发现:职前国际中文教师的信念整体较强,其汉语教学信念最强,汉语信念次之,汉语学习者信念相对较弱,并且,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教学经验的职前国际中文教师,在整体信念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开发验证的量表为职前国际中文教师信念的测量提供了参考工具。 |
主讲人 |
李池利(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李池利,利物浦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但不限于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先后主持10余项研究项目,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并在国际权威出版社如Springer出版学术专著2部。李教授也担任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System等近20本SSCI顶级期刊匿名审稿人。 |
主持人 |
王睿欣(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王睿欣,中国南开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教育系副教授,学术期刊《教育与教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华语教学、国际中文教育、华人与华文教育、教育哲学等。著有《传承与拓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实践与思考》、《精神分析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话语》等学术专著,并在《华文学刊》、Global Chinese、《理论前沿》、《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发表学术论文。 |
讲座信息 |
日期:2025年1月8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