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国际学术交流处

【第四十三讲】石峻山副教授:“新中国眼里的印度尼西亚——万隆时期的报告文学”

讲座预告

简介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陈六使研究所策划执行的“陈六使弘毅国际讲坛”第四十三讲即日起开放报名。本次讲座特邀悉尼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石峻山(Josh Stenberg),以新中国的文化政治为切入点,探讨1950年代报告文学中的印度尼西亚叙事。万隆会议(1955年)前后,中印尼外交关系的推进促使中国大陆作家将目光转向这一东南亚国家。尽管两国关系波动,中国文艺界仍通过报告文学将印尼塑造为第三世界潜在的社会主义盟友,呈现出鲜明的国际主义理想。此类文本(如司马文森、周而复的纪实作品)融合民族志书写与意识形态诉求,既折射出对反帝斗争的共情,亦隐含着中国革命经验的跨国投射。石峻山副教授将分析这一文学生产如何形塑中国对全球南方的革命想象,并讨论其叙事特质——在强调“团结”的政治愿景时,往往淡化印尼社会的内在多元性与复杂性。
主讲人

石峻山博士(悉尼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石峻山博士,现任悉尼大学中国研究副教授、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早期职业发现奖、富布赖特奖学金及国际亚洲研究所(IIAS)研究资助。其近期学术著作包括:专著《少数族裔的舞台:华裔印尼人的表演与公共呈现》(Minority Stages: Sino-Indonesian Performance and Public Display,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19年;获澳大利亚亚洲研究协会早期职业著作奖荣誉提名)、《梨园戏:中国“梨园”剧场》(Liyuanxi: Chinese ‘Pear Garden’ Theatre,Methuen Drama出版社,2022年)、编注本《昆曲大师论中国戏剧实践》(Kunqu Masters on Chinese Theatrical Practice,Anthem出版社,2022年;获美国戏剧研究协会[ASTR]翻译奖荣誉提名)。另有即将出版的两部著作:主编文集《超越国家中心的软实力:中印尼文化接触中的行动者与场域》(Beyond State-Centric Soft Power: Actors and Arenas in Sino-Indonesian Cultural Encounters)、合著专著《自我翻译与现代中国文学世界》(Self-Translation and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World)。此外,石峻山博士还是一位获奖的华语现当代诗歌与戏剧翻译家。

主持人

萧雯佳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萧雯佳博士,现任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马华/南洋文学、近现代文学与文化。2014年在马来亚大学获得中文系一等荣誉学士学位,2017年获得中国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2017年起加入“新汉学计划”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并于2022年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其博论题目为《南洋记忆与跨界书写——归来者眼中的异域、殖民及战争》,主要学术成果有《“现代史诗”与滇缅抗战——以杜运燮〈诗四十首〉及其他诗文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漂泊裂缝与殖民体验——以艾芜〈南行记〉及〈漂泊杂记〉的“海/岛”游记为中心》(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及《〈聚星月刊〉上的“东郭生”——评周作人系狱时期的7篇集外文(1947-1949)》(现代中文学刊,2018)等。

讲座信息

日期: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

时间:7.30pm – 9.00pm

地点:ZOOM (ID & password将发送至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

报名表格 :https://bit.ly/3seNHqc

免费报名,请于2025年8月12日(星期二)前完成报名。

前情提要

暂无内容

Back To Top